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锌的是中国,在10~11世纪中国是首先大规模生产锌的国家。
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炼锌技术的记载。生产过程非常简单,将炉甘石(即菱锌矿石)装满在陶罐内密封,堆成锥形,罐与罐之间的空隙用木碳填充,将罐打破,就可以得到提取出来的金属锌锭。
锌是人类自远古时就知道其化合物的元素之一。锌矿石和铜熔化制得合金——黄铜,早为古代人们所利用。但金属状锌的获得比铜、铁、锡、铅要晚得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碳和锌矿共热时,温度很快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而金属锌的沸点是906摄氏度,故锌即成为蒸气状态,随烟散失,不易为古代人们所察觉,后来人们掌握了冷凝气体的方法后,单质锌才被取得。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1933年由日本的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其活菌制剂作为整肠剂在日本使用已有50年。丁酸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菌,在人体肠道内是非常住菌,其芽孢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较强,由丁酸梭菌芽孢制成的微生态制剂耐贮存。日本对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做过大量的研究。
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是与一个叫宝兴的地名和一个叫戴维的法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宝兴县处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四川西部一个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的山区小县。这里山川秀丽,林木葱郁,是大熊猫栖息和繁衍的胜地。境内的夹金山巍然耸立、白雪皑皑,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尽管山顶气候恶劣、鸟迹绝踪,但在山脚却树木茂密,流水淙淙,长年雾气缭绕,云影缥缈,就在这仙境一般的地方,法国传教士戴维与大熊猫不期而遇了。
其实大熊猫早就在这片土地上不知生活了多少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当地人不知道这种温顺可爱的黑白熊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直至1869年戴维首次向世人介绍这种奇特的动物后,大熊猫才扬名海外,并在西方国家一度掀起了“熊猫热”。
皮埃尔·阿尔芒·戴维,1826年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35岁时,戴维认识了法国科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先生,儒莲向他介绍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此后,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米勒·爱德华兹交给他一项任务:去中国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车采集动植物标本。
1865年,戴维作为一名天主教神职人员,被派往北京。
这年夏天,戴维前往北京南部考察,在皇家猎苑里,他意外发现一种从没见过的物种——麋鹿(即“四不像”),于是将其制成标本带回巴黎,经法国动物学家证实,麋鹿确为世界罕见,博物馆为此发表了戴维的论文。
1868年11月,戴维经汉口、沙市、宜昌,进入四川。在重庆法国传教士范若瑟家中,戴维得到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四川穆坪(今宝兴县)有个法国传教点且生物物种极其丰富。
1869年2月22日,戴维从成都出发,启程前往穆坪。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戴维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大翁顶,来到了宝兴县盐井乡,随后到了邓池沟教堂。
1869年3月23日,戴维几经波折终于得到了一只有着黑白相间皮毛的动物尸体。戴维欣喜若狂,他确信,这是熊类的一个新种,而且只有中国才有。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黑白熊”,并将动物标本和描述报告寄给远在巴黎的弥勒·爱德华兹。这是熊猫实物第一次被介绍到西方,其轰动可想而知。
1869年4月1日,当地的猎手们第一次为戴维捉到活体“黑白熊”,戴维在这里为他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称体重、量身材、检查健康状况,同时仔细端详这只“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
新的发现令戴维极度兴奋,他将这消息告诉爱德华兹教授,并附上描述黑白熊的书面报告。戴维本想将这只活体“黑白熊”送回巴黎,没想到“黑白熊”经不起运送途中的颠簸和气候变化,不幸死于路途,戴维只好将它的标本送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1.早在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些坚硬不可分的小颗粒构成,并命“小微粒”为原子。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实验依据和宗教势力的极力反对.所以在这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对物质的结构认识一直没有很大进展。
2.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从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物质组成的元素说开始建立,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就是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准确地阐明了化学变化是原子间的化合与分解.从此结束了化学的神秘性。恩格斯曾给原子论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化学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并誉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细菌的发现故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荷兰科学家李文虎克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小的生物体。然而,直到19世纪,德国科学家柯赫尔和帕斯图尔首次将这些微生物命名为细菌,才真正被认可。
接着,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验证了细菌与疾病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消毒和无菌操作的概念。
最后,美国科学家斯特雷普托克斯发现了抗生素,进一步拓展了细菌研究的领域。至今,细菌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县,被誉为“天上的花园、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兰坪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峦叠嶂、河流穿越,让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1. 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是兰坪的标志性景点,它与著名的“虎跳峡”相呼应,是怒江的一处壮观的地质奇观。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饱览怒江横卧山间蜿蜒流淌、水势汹涌的壮丽景色。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震撼,也可以体会到身处人间仙境的宁静与美好。
2. 腾冲热海
腾冲热海是兰坪县境内的一个温泉度假胜地,这里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水质优良,被誉为“东方沙发”。在这里泡上一个温泉浴,身心放松,更何况这里的温泉水还有多种疗效,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3. 南伞风情小镇
南伞风情小镇是兰坪的一个典型傈僳族聚居区,这里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厚。在小镇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傈僳族的原生态风情,品尝地道的傈僳族美食,还可以亲身参与传统民俗活动,领略到傈僳族独特的风土人情。
此文对兰坪旅游的必去景点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您在兰坪旅行时有所帮助,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对兰坪旅游的看法和建议。谢谢阅读!
探究者主要有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
达尔文的实验过程:1,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现象为: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的顶端。现象为: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顶端。现象为:胚芽鞘直立生长。4,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现象为:胚芽仍然弯向光源生长。总体达尔文的推论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矿物、岩石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人类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
“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
(1)“新航路的发现”。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2)“新大陆的发现”。在葡萄牙组织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力图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3)“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安东尼.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 人类在医药方面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有:(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药、食品、农业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馒头、面包疏松多孔,是因为酵母菌对面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