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非法营运车辆可以拨打12328进行。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的主要功能包括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监督、投诉举报、咨询服务等,业务领域主要覆盖道路运输、公路、水路等行业。
摘要非法运营车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交通运输管理局对此管理也十分严格。
矿产资源举报12336。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开通的违法举报电话号码,意在对社会各界对违法用地情况、违反土地资源管理的情况进行举报监督。为了方便社会监督,在2009年6月25日当天开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12336,欢迎社会各界对违法用地情况、违反土地资源管理的情况进行举报监督。”
12336是举报哪些问题的
1.非法批地、违法占地;
2.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3.破坏耕地;
4.非法勘查、开采、非法批准探矿权、采矿权、非法转让矿业权;
5.其他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1 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组织,例如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等等。2 查找该组织的举报渠道,可以在该组织的官网或者相关政策文件中寻找。3 如果找不到明确的举报渠道,可以向该组织的负责人或者监管部门进行咨询,并提出自己的举报请求。4 在申请查处匿名举报时,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和信息支持,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5 如果举报内容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矿产资源举报热线?
12336。
12336自然资源违法线索举报微信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举报渠道,该举报平台突出运用信息化手段,极大方便群众进行举报。
群众发现违法线索后,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关注“12336自然资源违法线索举报”微信公众号或点击微信城市服务中“12336自然资源违法线索举报”,输入相关信息,提交违法线索;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开展接收、判定、核查、处理等工作。基于此,鼓励社会公众通过12336自然资源违法线索举报微信平台进行举报。
假病退需要单位和人社局的手续,如果存在违反规定,假造手续或者手续不全,可以去纪委监察局反映,靠社保局纪检可能是管不了的。
社保经办机构会对定点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出具虚假病历、检查单据和医疗费用发票等违规行为加大调查力度,一经查实,将根据具体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暂停或取消医院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处理,而执业医师提供和制作虚假资料的,社保部门除将查处结果通报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外,还将根据具体情节取消医疗保险定岗医师资格,并与本人职称评聘挂钩。对于个人来说,则将面临着3年内不能申请病退的处理,同时依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关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按照矿产资源勘査、开采、转让、审批登记、补偿费征收、地质资料汇交、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可以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分类,如违法勘査、违法开采、违法转让、违法审批等。从矿产资源执法实践看,主要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有无证勘查、无证采矿、越界采矿、违法转让、违法批准勘査开采矿产资源等类型。需要注意的是,除擅自印制、伪造或者冒用勘査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违法行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外,其余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由相关部门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第四十条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一条 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的矿产品和其他财物的,破坏采矿、勘查设施的,扰乱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的,分别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四十二条 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违反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处以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 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决定。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给予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处罚的,须由原发证机关决定。依照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四十七条 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违反本法规定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者对违法采矿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违法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予以撤销。第四十八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第四十九条 矿山企业之间的矿区范围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依法核定的矿区范围处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区范围的争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处理。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一)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二)前项规定区域以外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在大型以上的矿产资源;(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四)领海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矿产资源。开采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等特定矿种的,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开采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其可供开采的矿产的储量规模为中型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1)、无证勘查行为;
(2)、无证采矿行为;
(3)、破坏性采矿行为;
(4)、不按规定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的行为;
(5)、擅自印制或伪造、冒用许可证的行为;
(6)、不按期缴纳应缴费用的行为;
(7)、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行为;
(8)、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行为;
(9)、领取勘查许可证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工满6个月的行为;
(10)、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行为;
(11)、违法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行为;
(12)、非法转让矿业权行为;
(13)、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行为;
(14)、弄虚作假,不缴或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行为;
(15)、非法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行为;
(16)、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可以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是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但是,已经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为本企业的生产而进行的勘查除外。
国家保护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响和破坏。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
一、税务举报案件是否必须立案
不一定立案。一般情况下,被举报偷税,应当由稽查局立案进行税务检查。税务举报不一定要立案查处。接到举报会调查,但不一定会立案。
二、税务机关查税的基本程序
1、选案:根据案源信息筛选,决定是否立案
2、立案
3、检查:结果制作《税务稽查报告》。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
4、.审理:检查完毕,检查部门应当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根据相关规定,纪委工作人员泄露举报人信息的,应受到党纪政纪处罚,严重者还应承担法律责任。 手机匿名举报,公安机关通过信息部门可以查到举报者,前提是举报者涉嫌违法,其他部门无权调查,无须担心。只是匿名举报的效果不如实名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