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形成原因:断层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
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形成断层的外力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断层规模大小不等,大者可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只有几十厘米。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断层的要素:
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层)盘。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面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
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破裂或流变带,其两侧的岩块具有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分为两大类,即脆性断层和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
岩石在地壳表层表现为脆性,形成的断层多为脆性断层,随深度的增加,温度、围压增高增大,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为韧性,形成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是地壳深部层次(经常大于10km)面状流变带,没有明显的断层面,但具有明显的位移。因此,断层在地壳中表现为双层结构,其间还可能有过渡形式。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天体引力。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些地貌是内力作用主导,有些地貌是外力作用主导,高大山脉,大裂谷带,大断裂带主要以内力作用为主,沙漠,戈壁滩,冲积平原,喀斯特地貌等是外力作用主导的。
1·外力作用:风化(雅丹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侵蚀(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V形谷、U形谷、冰斗和角峰)
搬运
堆积(黄土高原深厚黄土层的来源)
固结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换)
注:流水的搬运和沉积形成泥石流、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前冲积扇
2·内力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表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
垂直运动:高低起伏的海陆变化
3·地质构造的分类:
褶皱:①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中间老,两冀新(找油、气)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冀老(找水)
断层:①地堑:断层中岩层相对下沉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②地垒:断层中岩层相对上升部分,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庐山
注: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类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⑴外力作用
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⑵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的运动叫做内力作用,包括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内力作用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
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能量的运动叫做外力作用,比如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的宿造者,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正断层首先你要学会断层的表示方法,判断断层的性质,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然后,根据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方向上两盘对应点等值线的值(或地层的深浅)来判断上盘和下盘:
1、如果是正断层,等值线绝对值(深度在海拔以下前面加负号)大的或地层深的一盘为上盘(下降盘,当然,上升或下降是相对位置而言,断层分析里有讲的),另一盘为下盘(上升盘);
2、如果是逆断层,等值线绝对值大的或地层深的一盘为下盘(下降盘),另一盘为上盘(上升盘)。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你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自己画上几张草图就明白了。顺便附上别人画的示意图。
二者关系表现如下: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内力作用形成大的地貌类型,并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流水、风力、冰川、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等)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挤压,实现地壳运动。
在自然界,大规模的破裂面被称为地质断层。
一条断层的两侧可以逐渐地并难以察觉地互相滑过;也可以突然破裂,以地震形式释放能量。在后一情况下,断裂两侧存在相对错动,以致一度横过断裂排列的岩石会发生变位。许多断裂非常长,有的可在地表追踪几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