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获得高额转移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四川省地处西南内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能、土地等,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 政策支持: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了多项政策支持,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等,这些政策都为四川省争取到了更多转移支付的资金。
3. 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四川省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如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需要依靠转移支付。
4. 自然灾害:四川省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如地震、泥石流、洪涝等,这些灾害造成的破坏和灾后重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转移支付则是其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综上所述,四川省获得高额转移支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水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因素。
地质结构稳定,板块活动不频繁;多种地质结构,多变质岩;化石燃料地区多沉积岩;板块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地形结构复杂,很多有色金属矿产一般都形成在岩层中,储藏在较浅层的岩层矿产才能够被人类勘探到,暴露在地表就更容易被地质工作者发现。
因为山区一般都岩石裸露,矿产容易被发现。而平原一般都被沉积物覆盖,有的甚至达到几千米厚,即便其下面有矿产也不容易发现,而且难以开采。基于上述原因,已发现的矿产多分布在山区。
四川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82种,有30种矿产排位进入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前三位。作为四川优势矿产的天然气、钒、钛、锂、轻稀土、硫铁矿、芒硝、岩盐等16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一位。全年新增矿产资源储量铁矿石10亿吨、煤2亿吨、铜50万吨、锂10万吨、铅锌矿49万吨。
这和四川的地形有关。
此次降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山地。雨带逐渐向西移动。最初大量的雨水降到山地,流入峡谷,从而进入河流。狭窄的峡谷无法容纳大量的降水,山地勃起的土层也无法容纳大量的水分,于是大量的降水流入河流,在出山口喷涌而出。
之后雨带东移,横扫了几乎整个四川。大量的降水除了进入江河导致水位上涨,还使得城市变成一片汪洋。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水盆,是能够汇聚水的地方。四川盆地只有唯一的出水口,那就是长江。
峡谷大量惠水城市严重内涝,出水口又很少,这便是四川一发洪涝便如此严重的重要原因。当然了,也和降水本身有关,这次降水本身威力就很大,局部地区降水量达到了二三百毫米。
中央气象台也是连发了多个预警,河北、北京、四川,可谓是遍地开花。
这是副热带高压北抬的结果。副热带高压就好像是一个发动机,把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陆地上。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来北方很晚,但却给北方准备了一个“大礼”。来得虽然晚,但水汽却很充足。
副热带高压从海上吹来海风是东南风,遇到太行山、横断山,这样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时就会受到抬升,形成地形雨。
但是我们也不能总是把洪涝归因于天气本身。如果我们把自身的设施完善好,洪涝完全是可防可控的。
首先我们要建立预警机制,各地气象局应该提前发出准确、及时的预警。来了台风,就要休港。来了暴雨就要注意收割能够收割的粮食。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防范洪涝的意识。在洪涝多发的时节,我们应该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甚至可以准备好充气皮筏艇、救生艇以备不时之需。
气象就是这样千变万化,一年一个样。2018年副高非常强势,导致沈阳迎来了39℃的高温。2020年副高北上缓慢,长期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迎来与1998年大洪水平分秋色的洪涝灾害。副热带高压每年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水分,偶尔也会带来灾害。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祝愿四川早日恢复日常的生活。希望这次洪涝灾害少些伤亡,多些希望。
四川盆地雨水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
所以云层对地面有相当地保温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
地球上埋藏在地层下面的矿藏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然而 矿物的分布并不均匀,有许多品种的矿物在某一地区蕴藏特别多,而在其他地区却难觅踪影。矿藏的这种厚此薄彼情况决 非个别现象。
我国四川省攀西地区是一个蕴藏着多种稀有金 属矿物的聚宝盆,在这个仅占地球表面积0。 002%的地域内, 钛矿的蕴藏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全部钛矿蕴藏量的总和还要 多;除钛外,这里钒的储藏量也接近世界已知钒矿藏量的一半。
又如我国内蒙白云鄂博的地方不大的面积内,蕴藏的稀土 金属储量,几乎是世界其他地方稀土矿藏总量的4倍。再如,我国南方南岭地区的钨矿、湖南的锑矿和西藏的锂矿等,它们 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也都属于数一数二的。
像这种某一地区矿藏特别多的情况,在世界其他地方也 同样存在,如加拿大肖德贝里地区的镍矿,其储量占全世界已知蕴藏量的一半;被称为“金弧”的南非德兰斯瓦尔弧形地带, 拥有占世界金矿藏量约60%的矿床。
非洲赞比亚的“铜矿 带”;东南亚马来半岛的“锡矿带”;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铅锌 矿;南美洲牙买加的铝土矿等等,都是著名的聚宝盆。地质学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种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 当地的普通岩石中也富含这种金属元素,例如,世界上花岗岩 平均含钨量为1克/吨,而在我国盛产钨矿的南岭地区,几乎 所有花岗岩类岩石的含钨量都超过1。
5克/吨,有的高达8 克/吨;在攀西地区,同样也发现那里的岩石有含量较高的钒 和钦。地质学家还发现,即使是在这些地区,地下深处的地幔 层中,也有同类元素相对富集的现象。
地球矿藏的不均匀分布,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和地质学 家都认为这与太阳系的起源有关。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的 9大行星都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星子”互相吸引兼并而成 的,而这些“星子”又是由宇宙空间的尘埃和气体分子凝聚组 成。
在“星子”互相吸引过程中,某些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凝集在一起,最后“兼并”成地球时,它们就成为地球球体的某一部 分。由于这些凝集物兼并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球体内,虽 然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变,这些凝集物的分布也发生过迁移,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来的位置,它们的分布基本上还保持着 “混沌初开”时的特征。
这就造成了现在地球上各个地区矿物 蕴藏量不均匀,有些矿物在某一地区特别富集的原因。
1、四川 四川在全国矿产资源价值排名中位列第五。已发现矿种123种,其中33种进入全国前三。 天然气、钒、钛、二氧化碳气、锂等14种矿产储量居首位;铁、铂族金属、稀土等10种矿产排名第二。
2、甘肃 甘肃矿产资源总价值未进入全国前十。已发现156种矿产,其中41种进入全国前十。
镍、钴、铂族金属、硒、铸型粘土等10种矿产居首位;水泥用红土和黄土、岩棉用玄武岩等位列第二;铊、碲、水泥用砂等排名第三。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
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四川盆地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降水中SO2明显增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其中87%的人为硫排放量以不同形式沉降在盆地内部,仅有13%输向盆周山地,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四川省是酸雨重灾区,以宜宾、南充、重庆、泸州等地最重,酸雨频率一般在70%~90%,pH均值4.5左右。
四川多地气温上升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1. 暖湿气流持续入侵:近期四川地区湿暖气流相对不断,特别是湖南、江西和福建等地,这些湿暖气流会带来高温和高湿度的天气条件。
2. 气压场变化: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四川地区的气压场不稳定,其变化也可能导致气温的升高。
3. 静稳天气条件:近期四川多地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静稳天气,这种天气条件不利于空气的流动和对流,容易造成温度上升。
4. 冬末春初转换季节:当前正处于冬季与春季的转换期,气温的快速变化也是常见现象,因此气温的波动也可能与季节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