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一言不合就集资2万多创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业初期,在国际市场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的竞争压力下,华为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在于郭伟巨头竞争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1992年,任正非第一次有出国门,去到美国。身揣5万美元,从纽约到硅谷到波士顿到达拉斯,深刻的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95年,华为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对于国外电信巨头,这点营业额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华为这是一笔巨款。
1996年,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与华为合作,加速华为发展。同年,中俄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华为乘势进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华为真正国际化之路。
1997年,华为销售收入41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百强前十名,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任正非明显感觉管不动了。
1997年底任正非再去美国,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一口气考察了休斯顿电子、朗讯、惠普、IBM。其中IBM的管理体系让任正非甚是惦记,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1998年,华为誓师大会,50多为IBM顾问进驻华为,300多名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变革。任正非拍桌子喊道:谁要是地处变革,就离开华为。
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任正非显然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与当时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了华为三康合资公司,于是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先后又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国际化再次加速。
2009年发威率先发布了100G通讯传输解决方案。将由路由端口传输到设备端口提升到100G水平。
2010年,华为超过电信巨头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
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任正非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对公司有一定的掌控权,给员工持有的股份接近了公司股份的99%,而他自己只持有公司股份的1.4%。不过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任正非有一票否决权。
任正非格言
华为是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而任正非作为华为创始人和CEO,其领导风格和经营理念备受关注。他的一些格言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在企业发展中的智慧和经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任正非的一些格言。
任正非曾经说过:“巨大的市场和竞争,一切都是未知的。”这句话彰显了他对于不确定因素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在面对危机时,很多人会感到惊慌和无助,但任正非却从中看到了机遇。
在华为发展过程中,任正非经历了多次危机,但每一次危机都被他转化为发展的契机。他懂得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和创新,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使华为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乐观,寻找其中的机会和可能性。只有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才能获得成功。
任正非一直坚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他说过:“如果华为停止创新,三天后华为就会死亡。”
任正非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投入研发,致力于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他鼓励员工勇于探索,大胆尝试,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意。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只有保持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创新是任正非成功的关键之一,他通过创新推动了华为在电信领域的发展,也为企业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他的这一思维方式也对其他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任正非认为,企业发展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他说过:“你的竞争力只有集中到一个地方,你的企业才有可能发展。”
华为一直专注于电信设备领域,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任正非深知“万变不离其中”,只有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个格言告诉我们,在面对众多机会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最擅长和最重要的领域,全力以赴地发展。只有在专业领域内取得突破,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任正非非常重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他认为:“企业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收入利润的增长,更在于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任正非强调的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经营,他倡导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他追求的不仅是短期利益,更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企业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责任。只有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赢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任正非一直强调耐心和信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他说过:“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最后你会取得成功。”
在华为发展过程中,任正非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总是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自己的战略和目标。他相信只要一直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在困难时期,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耐心和毅力,相信自己的选择,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任正非的格言体现了他作为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危机即是机遇,创新驱动发展,专注于核心业务,价值观决定企业命运,耐心和信心是成功的关键,这些格言都是他多年经营实践的总结。
作为一个科技企业的领导者,任正非不仅关注企业的发展,还注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传承。他提出的这些格言不仅对于华为的员工有指导意义,也给其他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任正非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创新和突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坚持正确的事情,相信最终会获得成功。
)1987年,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2)1989 年,自主开发PBX。
3)1990年,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4)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5)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6)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7)1996年,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同年华为开始进入大独联体市场。历时三年间,华为在莫斯科与西伯利亚首府诺沃西比尔斯克之间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光纤电缆。
8)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
9)2001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10)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11)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12)2004年,与西门子成立合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华为赢得中国电信的国家骨干网优化合同。此项目的目标是优化中国电信在广东省的163个骨干网络。
13)2005年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4月28日,英国电信(简称BT)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截至2005年6月,华为共有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
14)2006年,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童年在香港ITU展上,华为推出了基于All 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
15)2007年,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16)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
任正非的事业第一原先发展的海思科研要加强研发下去不能放弃。
第二在卡脖子上突破要下最大的努力以解决。
第三要在全世界搜集人才重金搞科研不能被甩出第一梯队。
第四要在其它领域想法赚钱来补充资金来源发展芯片湾道超车,既当建筑师又要生产材料,达到全部自给。